企业动态

解读 |《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4/9 9:21:54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华到会,介绍《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发布会主要内容

↓↓↓

答记者问

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卢厅长您好,我是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十四五”时期,安徽作为粮食主产省,如何确保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卢仕仁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农业大省,我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产量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4位。今年要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945万亩,产量继续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首先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只有切中要害,才能有的放矢。省委一号文件对种子和耕地作了专门部署,提出:

一要打造种业强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占全国10%以上,4家种子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10强。下一步要建设一批省级农作物、畜禽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二要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们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要提升耕地质量,实施“皖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今年我省将新建500万亩高标准农田,比去年增加120万亩,亩均财政投资也由去年的1500元提高到2250元。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还要推动各地重农抓粮,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主要是“三让三有”:让普通农户有钱挣,稳定种粮农民补贴,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持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推进“按图索粮”,让种粮有合理收益;让经营主体有奔头,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支持引导他们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让产粮大县有实惠,落实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适当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

过了一山再登一峰。面对资源约束日趋加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趋势,稳粮保供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任务只会越来越重,我们将坚持真抓实干,守住一块块良田沃土,播撒一粒粒丰收良种,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徽贡献!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

王厅长您好,我是安徽交通广播记者。安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请问,下一步如何防止返贫?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看到,一部分脱贫户收入水平仍然不高,一些边缘户稍遇到点风险变故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产业基础还比较脆弱。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首要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四”:

一是做好“四个衔接”。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力量衔接、考核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二是落实“四个不摘”。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三是抓好“四项工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常态化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新安晚报记者

王厅长您好,我是新安晚报记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安徽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从小岗村“大包干”开始,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农村改革样板。请问,“十四五”时期,安徽将如何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省委一号文件对今年乃至“十四五”时期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要突出抓好四项重点改革:

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好天长市、旌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

三是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今年要新增集体经济强村150个以上。

四是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加强“三变”改革市场主体培育引进,鼓励农村公益事业项目通过“三变”改革形式建设,探索完善“保底收益+分红”等收益分配方式,今年全省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要达到70%以上。

改革就是对利益的调整,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积极稳妥、蹄疾步稳,特别是要坚决守好“两条线”,确保农村改革走稳走实。

一是把牢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必须把牢主线不动摇,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重点,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

二是守住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四个不能”的底线必须坚决守住,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人民网记者

卢厅长您好,我是人民网记者。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安徽将采取哪些举措,既让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又促进乡村留得住乡愁?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卢仕仁

“十三五”时期,我们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十四五”时期,我们拥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进一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省委一号文件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抓规划,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先规划后建设,合理确定村庄的布局分类,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同时,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注重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乡村特色风貌。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强迫农民搬迁和上楼。

二是抓提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实推进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今年要完成改厕40万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00个以上。

三是抓硬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水电路气房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农村道路提质、农村供水保障、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一批工程项目,重点改善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基础设施,并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四是抓软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重点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有向好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乡村建设是贯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过程的长期任务,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过程中,还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一是要注重县域内统筹,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强村的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二是要强化投入保障,保持“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落实好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同时,还要创新投入机制,用市场的逻辑拓宽投入渠道,用资本的力量推进乡村建设,更多利用债券资金、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推动乡村建设见实效。

人民数字记者

王厅长您好,我是人民数字记者。农民收入是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请问“十三五”期间,安徽农民收入具体取得了哪些成绩,“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华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十三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农民收入总量持续扩大,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20年的16620元,每年跨过一个千元台阶。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49:1下降到2020的2.37:1,且明显低于全国的2.56:1。

二是在全国位次不断前移,由2015年的第1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11位,提升幅度居全国首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17年最高差674元减少到2020年的511元。

下一步,我们将挖潜力、拓渠道、增新源,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到“十四五”末,农民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在工资性收入方面,着力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扩大本地就业岗位,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在经营性收入方面,着力完善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推进快递进村、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推广“培养能人、培育产业”试点经验。

在财产性收入方面,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滁州市整市和金寨县、泗县、东至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范围,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探索完善“保底收益+分红”等收益分配方式,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

在转移性收入方面,着力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

安徽卫视记者

卢厅长您好,我是安徽卫视记者。我发现2018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问,乡村振兴发生了哪些变化?安徽将怎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卢仕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来的,近三年,我省乡村振兴已经动起来了,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见到了一些成效,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总的来说,这几年,我们工作的重心、主要的重任是脱贫攻坚,我们的主要精力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现在提出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前后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由谋划设计、积极探索到全面推开、全面推进。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系统谋划、高位推动,专门制定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成立了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之后又编制印发了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全省乡村振兴作出总体设计,绘制出安徽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同时,围绕乡村产业、乡村治理、农村生态文明、乡风文明、金融服务等,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专项的政策。总体上讲,我省乡村振兴“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和基本的政策体系已经形成。

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的使命就是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现在,乡村振兴到了全面推开、全面推进的时候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再强化、再部署、再动员,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省南北跨度大,地区差异明显,各县(市、区)的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情况不一样,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实施步骤等也有所不同。省委一号文件作出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将全省104个县(市、区)分成先行示范区、正常推进区、持续攻坚区,有力有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要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样板。正常推进区要自力更生,用好现有政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持续攻坚区要用足用活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跟上全国平均水平。